1月5日,《中國中醫藥報》報道鏈接:https://www.cntcm.com.cn/news.html?aid=214654
堅持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是新時代高校美育改革發展的重要課題。成都中醫藥大學著力構建具有中醫藥特色的美育教育體系,推動學校美育工作步入高質量發展階段。
學校結合專業背景和時代要求,出臺《成都中醫藥大學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美育工作的實施方案》。為將美學之理融入教育,激發學生對真善美的追求,引導學生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時代新人,在堅守中醫藥文化特色基礎上,邀請音樂、舞蹈、歌唱、電影、文博、書法、繪畫、戲曲、武術等各方面的名家名師,組成首屆美育教育指導專業委員會,承擔研究、評估、指導學校美育教育工作,構建具有中醫藥特色的美育體系,培養大學生的審美意識,促進他們的人格塑造和全面健康發展。
首屆美育教育指導專業委員會由成都中醫藥大學黨委書記劉毅擔任主任委員,四川省音樂家協會主席、國家一級作曲家林戈爾,中央芭蕾舞團首席主演、國家一級演員朱妍,抒情花腔女高音歌唱家、中國音樂學院教授吳碧霞,四川音樂學院副院長孫洪斌,成都中醫藥大學副校長曾芳等擔任副主任委員。另有來自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四川音樂學院、四川愛樂樂團、四川省書法家協會、中國國家畫院等多名校內外專家教授共同擔任委員。
自2021年起,學校就將美育納入本科人才培養方案,由美育理論和美育實踐兩部分組成,實行學分制管理。開設有《詩詞中的中醫藥》《中醫藥美學》《中醫傳統養生功法美學賞析》《古籍修復》《“五音”養生學—以古琴為例》《音樂欣賞》《中國古典詩詞鑒賞》《美術鑒賞》《影視鑒賞》《設計藝術鑒賞》《茶葉品鑒切藝術》《美學與人生》《美食美課》《圍棋文化與基本技術》等課程。學校通過內培外引,不斷優化美育教師結構,匯聚培養一批美育名家名師,構建一支滿足學校美育教學需要的教師隊伍,確保在全校所有的本科專業開齊美育課程。
中醫藥文化美學融入環境建設,構建“中醫藥文化圖景”,讓學生行走于校園就能感知、接受中醫藥文化熏陶。藥用植物園培育1000多種植物,以本草之美展現“中醫之鄉、中藥之庫”的博大精深。建成古今中醫藥文化名人雕塑群,中醫藥文化特色景觀群,以及中辯文化墻、李斯熾廣場、二十四節氣大道等特色建筑。
打造“杏林系列文化節”“柳臺書齋”“紅色影院”等品牌活動,支持鼓勵開展形式豐富多樣的學生社團活動,加強與校外單位密切合作,建立校外美育實踐基地。通過“杏林之春”文化藝術節、“杏林之夏”暑期社會實踐、“杏林之光”科技學術節、“杏林之星”新生節等工作品牌,年均舉辦文化育人活動150余場次,約12000人次參與。2021年11月,學校啟動“柳臺書齋”之經典大講堂開講儀式,依托學校優質名醫、名師,邀請校內外專家,開設中醫藥經典、文化藝術、紅色思政、書香閱讀等論壇內容。
學校不斷完善美育教育體系建設,創新內容與形式,引導學生發現美、欣賞美、認同美、踐行美,用理想與信仰的力量豐盈學生內心,實現自我蛻變。
一是整合資源,構建美育體系。充分挖掘各學科專業蘊含的美育資源,推進美育與思想政治教育、各學科專業教學、社會實踐和創新創業教育有機融合,按照美學和藝術史論類、藝術鑒賞和評論類、藝術體驗和實踐類等三種類型課程來架構美育教育課程體系,逐步完善“藝術基礎知識基本技能+藝術審美體驗+藝術專項特長”教學模式,構建形成課堂美育全覆蓋,校園文化美育、藝術實踐美育多維互動的美育教育體系。
二是增強實踐,打造美育生態。創新美育教學活動內容、方式和載體,進一步加強音樂、繪畫、書法、新媒體藝術等公共美育實踐,通過持續開展高雅藝術進校園、戲曲進校園、大學生藝術展演等品牌美育項目,依托社團開展戲曲、舞蹈、話劇表演、書法、語言、剪紙、插花、攝影等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校園文化活動,依托第二課堂舉辦“藝術大講堂”等,培養學生健康向上的審美趣味、審美格調。
三是加強宣傳,營造美育氛圍。充分利用微博、微信、抖音等新媒體對學校美育活動進行宣傳推廣,營造師生共同參與的浸潤式美育環境,進一步推進主題性藝術創作推廣活動,組織學生參與設計課間音樂、廳廊文化、主題墻繪和其他校園景觀,營造生活美育環境,引導學生發現美、欣賞美、認同美、踐行美,讓學生在參與校園文化建設的實踐中提高藝術修養和審美情趣。
四是擴大交流,助力文化傳播。開展與國外境外,特別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文化藝術教育交流活動,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通過聯合舉辦中外藝術交流展演,積極組織學生藝術團出國演出交流,鼓勵中青年藝術教師出國訪學,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發揮美育在人文交流、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中的重要作用。
(文/王其奇 盧君蓉 編輯/霍文?。?/span>